杭州动物园这三只大熊猫,你见过吗?它的作者是中国动物雕塑艺术奠基者
周轻鼎创作的三只大熊猫雕塑仍保存完好 记者 陈中秋 摄
(相关资料图)
这段时间,杭州动物园的大熊猫“春生”和“香果”堪称“顶流明星”。
从8月10日入住杭州动物园到现在,半个月时间,两只小家伙状态越来越好。可能感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情,“两大只”每天都在认真“营业”,努力干饭和玩耍。
在橙柿互动App,“大熊猫春生”和“大熊猫香果”的个人账号已经开通上线,橙友们每天都在“追更”它们萌萌的日常。
杭州人对大熊猫的爱由来已久。上期杭州Discovery,我们的报道《持续半个世纪的爱,杭州动物园第一任大熊猫往事》(都市快报8月13日08-09版)就发了一波杭州人关于大熊猫的回忆杀。
报道发出后,记者收到了读者周先生的一封特别来信。他在信中写道:“我的父亲周轻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杭州动物园塑造了《大熊猫一家》动物园雕塑,至今还在动物园草坪上基本完好。它们与活体大熊猫同样珍贵,也是杭州的骄傲。”
记者联系上周先生,他叫周逢盛,今年74岁。“这组熊猫雕塑是父亲存世不多的室外园林雕塑作品,非常珍贵。”周逢盛提供了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他的父亲周轻鼎穿着白色短袖衬衫、浅灰色西装裤,站在杭州动物园两只大熊猫雕塑中间留影。
这组大熊猫雕塑,今天依然能见到,就在杭州动物园进大门左拐的大草坪西侧位置。
从小跟着母亲捏动物
青年时赴法国学习雕塑
说起这三只大熊猫雕塑,很多杭州人都有印象,小时候或许还与它们合过影。大家可能不知道,创作这组雕塑的艺术家,正是著名雕塑家、中国动物雕塑艺术奠基者周轻鼎。
周轻鼎,1896年出生在湖南安仁县。安仁这个地方,有一项民间绝活——米塑,2012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北方面塑、天津泥人张相媲美。周轻鼎的母亲有一双巧手,每逢过年过节时就会用米粉团子做各种动物,他也学着捏,这是周轻鼎最早的“动物雕塑”启蒙。
从小爱好艺术的周轻鼎,展现出高超的艺术天赋。在安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则关于他的趣事——有一天上课,先生发现周轻鼎虽然眼睛盯着黑板,手却在裤兜里不停捣鼓,先生以为他在开小差玩玩具,便要求他把兜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结果,周轻鼎拿出来的是用黄泥捏制的先生像。
24岁时,周轻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接着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师从法国雕塑家让·布舍,然后又到里昂专门学习动物雕塑。他和著名雕塑家李金发、刘开渠同在让·布舍先生门下学习,回国后,三人先后担任中国最高艺术学府的雕塑系主任,这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1945年12月,周轻鼎回国,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后改任民间美术系主任),致力于动物雕塑的研究、创作和教学。
最喜欢创作的就是大熊猫
喜欢迎难而上、挑战自我
周轻鼎继承法国写实雕塑传统,师法自然,注重表现动物生命力,力求形神兼具。周轻鼎很喜欢动物,据说当年,在美院他的工作室门口,贴着一副自己写的对联,就是专门描述动物的——“对我无言能解意,与人有利可捐躯”。
在众多动物雕塑中,他最喜欢创作的,就是大熊猫。周逢盛说,父亲一直喜欢把大熊猫当做创作灵感,不只因为它们是模样可爱的国宝,更是大熊猫雕塑从制作难度来讲非常高,“他向来迎难而上,喜欢挑战自我。”
杭州动物园的这三只大熊猫雕塑落成之前,周轻鼎曾在1961年—1962年期间,为上海西郊动物园(今上海动物园)创作过一组大型户外雕塑《大熊猫一家》,那组大熊猫一共5只。
那时搞创作的条件很艰苦。已经在浙江美术学院教书的周轻鼎,经过学校批准,在上海西郊动物园长期生活和创作,除了上课、开会回杭州,他一年到头住在动物园,日夜与动物为伴,观察动物,雕塑动物,最长的一次整整8个月吃住在动物园。学生们也都跟着他,每天提着放满泥巴的箱子,去动物园或者养殖场写生。
84岁高龄创作《大熊猫一家》
当年的孤山《鹿苑》也出自他手
1975年,杭州动物园从钱王祠搬到了现在的虎跑路,并为迎接第一代大熊猫培培和迎迎,专门建了一个别墅式小花园。在培培和迎迎轰动杭城的头几年,周逢盛就常常陪着近80岁的父亲周轻鼎去杭州动物园看大熊猫。
1980年,84岁的周轻鼎,受邀为杭州动物园制作了一组共三只的《大熊猫一家》雕塑,灵感来源于培培和迎迎。大熊猫最难塑造的是头部,眼神、表情都需要形神兼备。周逢盛回忆说,“那时候父亲在杭州动物园临时有一个工作室,就在现场搞创作。”
除这三只大熊猫之外,周轻鼎在杭州的著名动物雕塑,还有1977在杭州动物园创作的一组《丹顶鹤群》,现在仍保存完好。
杭州动物园之外,周轻鼎也有一组作品,相信是很多老杭州人的珍贵记忆——孤山鹿苑。
孤山北麓,也就是现在放《鸡毛信》雕塑的地方,以前是一组梅花鹿的雕塑,名为《鹿苑》。当年,杭州伢儿都喜欢从中山公园后面翻上去,再从孤山公园一带下来,中途经过《鹿苑》雕塑,会在这里和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梅花鹿合影。
去动物园看春生和香果时
不妨也看看这“三只大熊猫”
据周逢盛回忆,当时梅花鹿要做十只,父亲带着学生在灵隐寺外面找了块空地搭了个临时工作室,开始做雕塑。“他那时候吃住基本都在寺庙里,条件很艰苦。”十只梅花鹿的草稿在寺外工作室完成后,周轻鼎带着团队到孤山后,依照山势地形“构图”,把草样放大,错落摆放。
完成这组雕塑,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可惜的是,《鹿苑》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坏,后来才有了《鸡毛信》。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提议恢复《鹿苑》雕塑,但这个计划也因为各种原因搁浅了。
1984年11月22日,周轻鼎在杭州逝世,享年88岁。2011年《都市快报》曾做过征集报道,请杭州市民找找家里孤山后麓那群梅花鹿雕塑的老照片。当时,有不少人怀念孤山后麓的鹿苑,同时也怀念过它们的创作者周轻鼎。
2023年5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周轻鼎位列其中。而作为他稀有的户外作品留存代表作,杭州动物园的这组熊猫雕塑也成为了近现代珍贵文物。
现在,如果你正打算去杭州动物园看两只明星大熊猫,不妨也去看看周轻鼎先生创作的三只大熊猫雕塑。
周轻鼎创作的三只大熊猫雕塑仍保存完好 记者 陈中秋 摄
这段时间,杭州动物园的大熊猫“春生”和“香果”堪称“顶流明星”。
从8月10日入住杭州动物园到现在,半个月时间,两只小家伙状态越来越好。可能感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情,“两大只”每天都在认真“营业”,努力干饭和玩耍。
在橙柿互动App,“大熊猫春生”和“大熊猫香果”的个人账号已经开通上线,橙友们每天都在“追更”它们萌萌的日常。
杭州人对大熊猫的爱由来已久。上期杭州Discovery,我们的报道《持续半个世纪的爱,杭州动物园第一任大熊猫往事》(都市快报8月13日08-09版)就发了一波杭州人关于大熊猫的回忆杀。
报道发出后,记者收到了读者周先生的一封特别来信。他在信中写道:“我的父亲周轻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杭州动物园塑造了《大熊猫一家》动物园雕塑,至今还在动物园草坪上基本完好。它们与活体大熊猫同样珍贵,也是杭州的骄傲。”
记者联系上周先生,他叫周逢盛,今年74岁。“这组熊猫雕塑是父亲存世不多的室外园林雕塑作品,非常珍贵。”周逢盛提供了一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他的父亲周轻鼎穿着白色短袖衬衫、浅灰色西装裤,站在杭州动物园两只大熊猫雕塑中间留影。
这组大熊猫雕塑,今天依然能见到,就在杭州动物园进大门左拐的大草坪西侧位置。
从小跟着母亲捏动物
青年时赴法国学习雕塑
说起这三只大熊猫雕塑,很多杭州人都有印象,小时候或许还与它们合过影。大家可能不知道,创作这组雕塑的艺术家,正是著名雕塑家、中国动物雕塑艺术奠基者周轻鼎。
周轻鼎,1896年出生在湖南安仁县。安仁这个地方,有一项民间绝活——米塑,2012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北方面塑、天津泥人张相媲美。周轻鼎的母亲有一双巧手,每逢过年过节时就会用米粉团子做各种动物,他也学着捏,这是周轻鼎最早的“动物雕塑”启蒙。
从小爱好艺术的周轻鼎,展现出高超的艺术天赋。在安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则关于他的趣事——有一天上课,先生发现周轻鼎虽然眼睛盯着黑板,手却在裤兜里不停捣鼓,先生以为他在开小差玩玩具,便要求他把兜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结果,周轻鼎拿出来的是用黄泥捏制的先生像。
24岁时,周轻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接着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师从法国雕塑家让·布舍,然后又到里昂专门学习动物雕塑。他和著名雕塑家李金发、刘开渠同在让·布舍先生门下学习,回国后,三人先后担任中国最高艺术学府的雕塑系主任,这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1945年12月,周轻鼎回国,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后改任民间美术系主任),致力于动物雕塑的研究、创作和教学。
最喜欢创作的就是大熊猫
喜欢迎难而上、挑战自我
周轻鼎继承法国写实雕塑传统,师法自然,注重表现动物生命力,力求形神兼具。周轻鼎很喜欢动物,据说当年,在美院他的工作室门口,贴着一副自己写的对联,就是专门描述动物的——“对我无言能解意,与人有利可捐躯”。
在众多动物雕塑中,他最喜欢创作的,就是大熊猫。周逢盛说,父亲一直喜欢把大熊猫当做创作灵感,不只因为它们是模样可爱的国宝,更是大熊猫雕塑从制作难度来讲非常高,“他向来迎难而上,喜欢挑战自我。”
杭州动物园的这三只大熊猫雕塑落成之前,周轻鼎曾在1961年—1962年期间,为上海西郊动物园(今上海动物园)创作过一组大型户外雕塑《大熊猫一家》,那组大熊猫一共5只。
那时搞创作的条件很艰苦。已经在浙江美术学院教书的周轻鼎,经过学校批准,在上海西郊动物园长期生活和创作,除了上课、开会回杭州,他一年到头住在动物园,日夜与动物为伴,观察动物,雕塑动物,最长的一次整整8个月吃住在动物园。学生们也都跟着他,每天提着放满泥巴的箱子,去动物园或者养殖场写生。
84岁高龄创作《大熊猫一家》
当年的孤山《鹿苑》也出自他手
1975年,杭州动物园从钱王祠搬到了现在的虎跑路,并为迎接第一代大熊猫培培和迎迎,专门建了一个别墅式小花园。在培培和迎迎轰动杭城的头几年,周逢盛就常常陪着近80岁的父亲周轻鼎去杭州动物园看大熊猫。
1980年,84岁的周轻鼎,受邀为杭州动物园制作了一组共三只的《大熊猫一家》雕塑,灵感来源于培培和迎迎。大熊猫最难塑造的是头部,眼神、表情都需要形神兼备。周逢盛回忆说,“那时候父亲在杭州动物园临时有一个工作室,就在现场搞创作。”
除这三只大熊猫之外,周轻鼎在杭州的著名动物雕塑,还有1977在杭州动物园创作的一组《丹顶鹤群》,现在仍保存完好。
杭州动物园之外,周轻鼎也有一组作品,相信是很多老杭州人的珍贵记忆——孤山鹿苑。
孤山北麓,也就是现在放《鸡毛信》雕塑的地方,以前是一组梅花鹿的雕塑,名为《鹿苑》。当年,杭州伢儿都喜欢从中山公园后面翻上去,再从孤山公园一带下来,中途经过《鹿苑》雕塑,会在这里和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梅花鹿合影。
去动物园看春生和香果时
不妨也看看这“三只大熊猫”
据周逢盛回忆,当时梅花鹿要做十只,父亲带着学生在灵隐寺外面找了块空地搭了个临时工作室,开始做雕塑。“他那时候吃住基本都在寺庙里,条件很艰苦。”十只梅花鹿的草稿在寺外工作室完成后,周轻鼎带着团队到孤山后,依照山势地形“构图”,把草样放大,错落摆放。
完成这组雕塑,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可惜的是,《鹿苑》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坏,后来才有了《鸡毛信》。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提议恢复《鹿苑》雕塑,但这个计划也因为各种原因搁浅了。
1984年11月22日,周轻鼎在杭州逝世,享年88岁。2011年《都市快报》曾做过征集报道,请杭州市民找找家里孤山后麓那群梅花鹿雕塑的老照片。当时,有不少人怀念孤山后麓的鹿苑,同时也怀念过它们的创作者周轻鼎。
2023年5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周轻鼎位列其中。而作为他稀有的户外作品留存代表作,杭州动物园的这组熊猫雕塑也成为了近现代珍贵文物。
现在,如果你正打算去杭州动物园看两只明星大熊猫,不妨也去看看周轻鼎先生创作的三只大熊猫雕塑。
标签: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2022-03-21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2022-03-21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2022-03-21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3-21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2022-03-21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2022-03-21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2022-03-21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2022-03-21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多层次高频调度 1至2月河北省工业运行先行指标稳中有增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 智能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调配供给资源 家政行业不断提质扩容
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 加强重大装备国产化“一条龙”模式构建
如何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减税降费获得感?
探索建设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有哪些积极意义?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缓缴税费政策有哪些积极意义?
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谨慎消费
将“走出去”变“请进来” 西安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作用不断得到增强
厦门应如何融入“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发展大局?
江苏省如何不断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建设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天津职业人群保障加强
潜力持续释放 1—2月乡村消费品市场恢复略好于城镇
直接对接社会化服务 楼宇调解室将整体提升青岛劳动争议水平
成功化解纠纷11.47万件 银保监会服务质量日趋提高
春雷响百虫出 惊蛰文化在其他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青绿山水画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与地位?
开播即爆款 “文化类节目收视率低”这一固有印象被推翻
涵盖了109件真迹作品 凯斯·哈林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


- 带有一点自信的自嘲 “隔路”是另一种味道的“凡尔赛”
- 与文渊阁前后呼应 “何以中国”特展隆重致敬文化大成
- 严重者可造成暂时性失明 享受冰雪运动要注意眼睛的健康防护
- 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选购牛奶时需要重点关注什么?
- 网课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八问八答回应广大家长关切
- 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刺激 “倒春寒”期间老人该如何做?
- 青少年患者睡眠问题日趋增加 9条建议为孩子助眠
- 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 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
- 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这份耳部和听力保健小贴士请收好
- 强化住房限购措施 西安限购限售范围进一步扩大
- 多种方式增加供给 进一步降低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居住成本
- 预计9月下旬海口可实现安居房申请网上办理
- 政策调控力度持续升级 8月百城二手房市场均价止涨转跌
- 8月中国新房找房热度依然保持平稳 环比微涨0.2%
-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 今年全国楼市调控刷新历史纪录
- 西安第二批集中供地中28宗为现场拍卖方式出让
- 细分化需求得到释放 房屋居住的属性越发凸显
- 佛山顺德龙江近日挂牌商住地起拍价约19.88亿元
- 青岛市4宗地竞品质抽签结果出炉 地溢价均约15%
- 坚持政策支持、多方参与 浙江版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新增比例目标
- 简化审批流程 武汉将实现房源申请配租全程网上办
- 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活动轨迹公布
- 哈尔滨市公布3例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 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今年新增952件(套)!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 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
- 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中国气象局回应
-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 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
- 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
- 山西忻州古城: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
- 新增“53+1”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
- 昆明公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 抓获130名涉案嫌疑人
- 山西朔州“11·11”较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对38人问责处理
- “海关国门小卫士”竞争上岗 淘汰率接近一半
- 深圳摧毁特大品牌化妆品走私网
- 28人被问责!山西石港煤业“3·25”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湖南韶山以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 让每一处水面“长治久清”
- 上海市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袁晓林被“双开”
- 民进会员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心怀大我 敢讲实情
- 80岁“留守”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我们陪您唠嗑
- 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布鞋奶奶”走了
- 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他们说: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
- 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嫌疑人已被刑拘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
- 11月谣言在“身边”,别信这些无稽之谈
- 追剧为何上瘾?你追的不是剧,而是及时满足的快感